中新社武漢12月22日電 題:中國水底隧道開路先鋒肖明清:穿江越海的追光者
作者武一力 張芹
“在江漢鐵路,于長江第一轉拐彎處,應穿一條隧道過江底,以聯(lián)絡兩岸……至將來此市擴大,則更有數點可以建橋,或穿隧道。”這是二十世紀初,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的規(guī)劃。
2008年12月28日,武漢長江隧道試通車,“萬里長江第一隧”成為現實。
這一標志性工程,與肖明清的努力分不開。他是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鐵建首席專家、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總工程師,也是武漢長江隧道工程的總設計師。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當英吉利海峽隧道、日本青函隧道的建設帶來了人類地下空間開發(fā)的迅猛進步時,中國地下隧道,尤其是水下隧道發(fā)展幾乎還是空白。
1998年,武漢市正式籌備武漢長江隧道項目。彼時,各方顧慮一直不斷。不少外國專家質疑,中國人是否有能力攻克高水壓、強透水、超淺埋等水下盾構掘進世界級難題,以及在長江江面下50多米深處,一次性成功穿越長江江底2500米?
“外國人可以做的,為什么中國不可以?我們的技術差距究竟在哪里?”肖明清回憶,當時參與隧道設計的人員平均年齡不足30歲,開挖武漢長江隧道的每一個施工階段,幾乎都伴隨著世界級技術難題的攻關,國內又沒有現成經驗,只有自己摸索研究,尋求技術突破對策。
四年工期,肖明清帶領團隊晝夜值守在施工現場,解決一個接一個難題:首次提出并采用“管片襯砌與非封閉內襯疊合結構”技術;在國內首次提出并采用“大直徑盾構通用楔形環(huán)管片”技術、“盾構隧道管片接縫雙道密封墊防水”技術、“盾構隧道段頂部排煙與底部疏散結合”技術……最終,成功破解了5大設計施工難題,取得10多項國家專利。
2008年12月28日,武漢長江隧道通車運營,標志著中國迎來了“江上有橋、江面行船、江下通隧”的立體過江交通時代?!伴L江下都可以建隧道,其它類似的工程能有多難?”肖明清稱,武漢長江隧道的建成,最大意義在于打破了人們思想上的禁錮。
從擔任“萬里長江第一隧”——武漢長江隧道的總設計師,到當時世界上在強滲透高磨蝕地層中修建的直徑最大、水壓最高、覆跨比最小的水下盾構隧道——南京長江隧道的總設計師,再到創(chuàng)新解決了深水寬海域隧道建設,成為國內首創(chuàng)、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水下盾構隧道——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的總設計師,肖明清和其團隊為打通交通動脈,探尋隧道之光,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級杰出工程。截至目前,肖明清已領銜研究和設計了50多座大型水下隧道。
工作29年來,肖明清見證著中國隧道建設水平一步步邁向世界先進行列。他表示,隨著中國發(fā)展強大,要建更多功能更全、品質更好的隧道,隧道技術是無止境的,攻關也永無止境,他仍將不負熱愛、勇挑重擔。(完)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