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 (記者 梁婷)“長江文明特展”23日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展覽從多個角度反映史前到戰(zhàn)國時期長江文明的發(fā)展脈絡。
此次展覽由湖北省博物館聯(lián)合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湖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良渚博物院、隨州市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天門市博物館等多家機構舉辦。
展覽分為“大江東流—史前時期的長江流域”和“江漢朝宗—夏商周時期的長江流域”兩個單元,在“惟見長江天際流——長江中游文明進程考古成果展”的基礎上,增加了長江上游、下游考古出土文物。通過史前的陶器、漆器、玉器,講述長江流域先民在城市、手工業(yè)、稻作農業(yè)等方面的杰出成就,證明長江流域是以城池、文字、金屬、宗教等諸多文明要素的集中出現(xiàn),成為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孕育地之一。
在歷史長河中,長江流域的先民孕育和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其中,元謀人、鄖縣人證明長江流域是古人類起源的重要區(qū)域。新石器時代陶器、稻作農業(yè)、獨木舟等都是長江流域古文明的偉大貢獻。夏商周時期,長江流域的巴蜀、荊楚、吳越等地域文化,在中原文明的影響滋養(yǎng)下,各具特色,不斷融會貫通,最終融入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中,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提供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
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表介紹,展覽展出了良渚、石家河玉器,反映了東亞史前玉器的高峰。棗樹林曾公求編鐘、淅川下寺楚墓出土銅鼎、吳王光戈等精美文物200余件組,與湖北省博物館基本陳列“楚國八百年”“曾世家”“越王勾踐劍”等展覽形成呼應,觀眾從中可以看到更加豐富的楚國、曾國及吳越長江歷史。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24年1月3日。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