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駐巴黎記者 何農
近期,法國農民在農業(yè)工會領導下持續(xù)舉行示威活動,以成百上千輛大型拖拉機阻斷高速公路并圍堵巴黎,表達對歐盟農業(yè)政策以及自身境遇的不滿。2月1日,法國政府承諾,將改革相關法律和行政規(guī)定,行政管理將更加透明,同時將向歐盟爭取更多權益。2月2日以來,抗議活動漸入尾聲,大型拖拉機紛紛撤出高速公路并返回農莊。一些參與示威活動的農民雖然對沒能將抗議進行到底、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感到遺憾,但也表示愿意給政府一些時間。
1月30日,法國新總理阿塔爾在法國國民議會發(fā)表演說。新華社發(fā)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農民的抗議活動,也得到了歐洲其他國家農民的響應。德國、比利時、希臘、波蘭、荷蘭、葡萄牙和羅馬尼亞都出現了類似的抗議示威??棺h活動雖然暫時結束,但其反映出的法國及歐盟在農業(yè)經濟運行上的深層次問題,值得深思。
一是農產品生產成本不斷升高。不僅電費、燃料費等能源價格上漲,其他幾乎所有生產資料的價格以及人工成本也都出現了上漲。農民對此普遍苦不堪言。
二是物價上漲與農民收入完全不合拍。記者到任法國兩年多來,日常食品消費平均上漲了20%左右。但是,隨著物價上漲,居民購買力出現下降,法國農民并沒有因為超市里的農產品漲價而增加收入。因此,一些農民收入下降,生活陷入困境,產生不滿甚至憤怒的情緒。中國有句俗語叫“谷賤傷農”,但在今天的法國卻是“谷貴亦傷農”。有一種觀點認為,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中的機構,譬如各地的農產品批發(fā)中心和大超市,賺取了消費者多付的錢。然而,即便是這些機構之間也相互“甩鍋”,最近巴黎周邊最大的農產品批發(fā)市場——漢吉斯國際農產品集散中心的一位經理就說,農民們不應該攻擊他們,而是應該把目標轉向那些大超市。
三是歐盟成員國之間以及來自非歐盟國家廉價商品的競爭加劇。比如,在法國,來自西班牙的西紅柿要更便宜。一位法國前部長曾在電視上公開說,西班牙所謂的有機西紅柿根本吃不下去,而且不符合法國有機食品的相關標準。此番言論險些引起外交糾紛。而在歐盟以外,來自摩洛哥的橘子也比法國的便宜很多。便宜的商品能不能獲得消費者青睞,市場自會給出答案。用行政手段強制保護本國產品,是違背經濟規(guī)律的,何況消費者的利益也需要得到保護。畢竟,最終養(yǎng)活一個產業(yè)、一種產品的仍是消費者,而不是某種行政規(guī)定或補助。
在農產品競爭問題上,不得不說說處于沖突之中、情況特殊的烏克蘭。歐盟為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免除其部分農產品的關稅,并計劃延長關稅豁免期。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稱,農業(yè)生產成本低于歐盟。歐盟對烏克蘭農產品的進口量急劇增長,加之關稅上的優(yōu)惠,已對其成員國自產農產品的銷售造成沖擊。
不惜代價保護本國農產品,是歐盟不少國家的共同政策選擇,也是彼此矛盾分歧之所在。法國是歐盟的農業(yè)大國,也是享受歐盟農業(yè)補貼最高的國家,每年從歐盟獲得超過90億歐元的補貼。為了盡可能保護本國農產品和農業(yè)人口的利益,法國甚至主張把“文化例外”也移植到農產品上。“文化例外”是指為保護法國的文化,歐盟有關人員、物資、資金和服務的流通規(guī)定應把文化產品作“例外”處理。如今,一些人希望也同樣推行“農產品例外”“農業(yè)例外”。對此有評論認為,每個歐盟成員國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和需要保護的弱勢群體,不應讓過多的領域成為“例外”。如果各成員國都只是在表面上肯定歐洲一體化,在具體行動上卻否定歐洲一體化,紛紛搞“本國例外”,那歐洲一體化豈不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當然,歐盟確實也有歐盟的問題,比如環(huán)保標準、財政補助條件甚至有關土地休耕時間長短的具體要求等,都未能及時進行改變來適應新情況,一些具體規(guī)定也沒有做到各國一視同仁,造成顧此失彼。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有些國家通過努力站到了歐盟經貿交流的上游,而有些國家特別是后入盟、底子又不厚實的國家,就沒那么幸運了。客觀而言,歐盟家大業(yè)大,有27個成員國,要做到完全公平,大家處處都滿意,是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
在法國此次農民“圍城”抗議中,代表農民利益的農業(yè)工會與政府似乎都比較克制,抗議活動并沒有對法國公眾生活和社會經濟運行造成過大混亂。近些年,這樣的柔性結局似乎并不多見。也可以說,法國年輕的新總理阿塔爾通過了第一場棘手的考試。
但是,在實際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之前,抗議活動仍將是“未完待續(xù)”。傳統(tǒng)上,法國各行業(yè)工會為維護自身所代表的利益,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對法國的社會生活和經濟運行造成盡可能大的傷害,以此迫使政府讓步是屢試不爽的手段。就在日前,代表巴黎公共交通從業(yè)人員利益的工會表示,正在努力爭取得到在未來7個月內“隨時罷工的法律權利”,以保證工會與政府之間的工資談判能夠順利進行。
(光明日報巴黎2月6日電)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7日 12版)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